近期GLC商业伙伴保利商业推出全新商业知识分享课堂系列“畅想课堂”。上周五的第一堂课邀请GLC团队分享了“重启2020,疫情后商业地产的复兴和变革“的主题演讲,介绍疫情冲击下的行业现状分析以及在商业地产上的前瞻,国际商业如何通过最优调整逆风起航,并通过项目现状从不同角度思考商业的可能性。
首先,社区商业更切实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泰国Samyan Mitrtow购物中心的24小时图书馆
中大型购物中心社交打卡属性增强
哈德逊城市广场成为纽约的新地标,商业与文化建筑的结合,景观通廊、广场中心与视觉焦点形成巨大的构筑物,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棚屋”艺术中心更是可移动,具有多用途,也是商业地产中少见的设计。
运动和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也变得常见,比如上海长风大悦城高登公园,拥有国内首个粉红色屋顶凌空跑道。而GLC在邯郸的美乐城项目也非常具有前瞻性,顶层层高13米,设置了游乐设施区域,成为了当地的消费热点。
品牌间的联动也出现了很多火花,跨界成为常态,喜茶与AAPE联名的主题店大获成功,星巴克在尝试跨界做共享办公。
喜茶x AAPE 限定主题店
而且,人们更加关注街区互动性。疫情让消费者们更愿意去开放空间,户外体验比“盒子”更具有优势。
深圳万象天地
重塑“消费印记” -- 场景搭建
接下来GLC(中国)合伙人李霖先生就全新的概念“消费印记”做了详细的阐述。重塑“消费印记”实际是公共消费本质的重塑。消费模式的改变,带来了空间环境的改变,而消费心理因为场景的更迭,也会产生变化。李霖先生通过泰国的Central Festival Eastville、Mega Bangna等教科书般的项目案例解读了高辨识度的商业消费场景搭建带来的标志性的城市“消费印记”。
泰国Central Festival Eastville购物中心
GLC(中国)创新商业总监冯建森先生则从科技商业崛起的角度阐述了新的趋势,无感支付,无接触服务,消费者数据运用,虚拟现实等等科技运用,让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也深刻改变着商业环境。 建立完善商品服务,与新品牌合作共赢,把握千禧一代持续推出营销活动,新消费方式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相结合,深度运营转化变现,商业营收模式出现新变化,加强成本控制,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等等这些新的趋势,配合详实案例,层层解读,带来了许多奇思妙想和潮流玩法, 也提出了商业运营变化的新课题。
例如GLC设计的超级猩猩健身主题店推出社群经济的商业模式,兴趣爱好一致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联系成为朋友,
一起约上课、吃饭、逛街。每个健身教练都自带流量和粉丝,健身者争相约课。这正是响应了新一代消费者消费方式的需求,代表着商业的一种方向。
如今商业实体的价值所带来的体验变得越发具有融合感,文化、艺术、运动、健康、展览、戏剧等等以前不曾出现的元素,成为商业印记不可缺少的部分。此次的论坛课程凝聚了GLC诸多的行业思考,通过和保利商业共同的交流、分享和探讨,为未来商业发展理清了脉络。
关注我们